+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研究生会 > 正文

经典原著研读笔记(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1-11-03 浏览量: 作者: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 禹丽婷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月第1版(11—64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节中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主要包括: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分工产生及其灭亡;4.人的解放与阶级斗争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就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鲜明体现。下面我将对此谈谈我的认识:

 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内涵体现了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现实的个人是实现人民主体性的唯物主义基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的社会实践都必须以现实的人存在为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必须先存在,然后才有作为主体的人与做为客体的人,对主体性的研究探索才具有基本的意义。由于人的先天定性和生存性存在,并非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活动,而是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存在,因而现实的人是人化自然的主体,也是人类历史的变革者。现实的个人一方面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则很好的解释了人民作为主体创造历史,改变社会各个层面的过程。第二,劳动实践是体现人民主体性的关键。马克思是在比较人与动物差别的基础上阐述生产方式的概念。马克思指出,“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一方面,人的存在取决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们通过劳动实践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这是实践的直接目的。另一方面,基础物质的满足为人们追求更多的自由提供了可能。随着人们自由时间的增加,有利于人们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培养。同时,实践活动不仅存在于物质领域,也存在于历史领域。一切历史实践都是以人民为主体深入展开的,一切历史进步是人民实践活动的成果,历史是在人民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第三,追求“有个性的个人”是保障人民主体性的价值体现。此处“有个性的个人”并非强调追求个人的自由,而是指整个社会的主体都处于一种自主活动的状态。马克思指出:“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概念上的差别,而是历史事实。”“偶然的个人”主要是指受制约存在状态的主体,在阶级社会具备阶级属性的人。“有个性的个人”则是指摆脱了受制约存在状态的主体。这种“差别”并非是我们人为划定的,而是历史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从整个人类历发展史的宏观角度而言,“偶然的个人”是如何存在,何时存在,以何种方式存在,都具有偶然性。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就要打破这种“偶然的个人”存在的状态,促使社会关系在个人的自主活动中形成。第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方面,人民成为主体,不论从生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本质上都希望达到自由的状态。物质自由实质上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人的自由程度各不相同。对于精神上的自由,是人不仅处于摆脱对外物的束缚的自由状态,而且还要达到主体内部的自由状态,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因此,异化的扬弃旨在使人的主体性归复,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活动、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全面发展。

 今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人类社会的终极指向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在论证中指明要立足现实的人,关注现实民生,对人的力量的肯定,对群众力量的揭示无不是在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建设在于尊重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地位;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经济建设在于提高生产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文化事业在于改善人的精神风建设,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因此,深入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对于学习、领悟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88号

邮编:412007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HUT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