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正文

学科教学(思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2-04-15 浏览量: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教学(思政)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 045102

一、学科简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2018年由理学院申请获批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思政)是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申请获批的一个专业领域方向,2021年首批招生。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点,该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学识渊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名师1人、湖南省高校思政工作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该学科以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与科研机构为平台,面向教育领域,围绕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等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及中职学校的思政工作管理人员和思政课教师。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改革,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教学中具备引领、示范、指导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及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学科教学(思政)专业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是围绕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等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研究。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4年,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提前毕业者按照《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执行,学分按各授权点培养方案执行,总学分不低于 41 分。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3.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总学分

学位课程

专业选修课

实践教学

学术活动

学位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41

≥32

16

10

≥6

8

1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分为学业导师和职业导师。以学业导师指导为主,职业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2.突出实践课程设置。积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平台,确保实践课环节占专业必修课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不低于60%。

3.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加强案例教学。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4.加强与教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的重点中学合作,建立稳定高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

六、课程设置

教育硕士(思政)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学位基础课

910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16学分

91003004

研究生综合英语

4

64

1

外国语学院

考试

91222001

科学与人文素养A

2

32

2

研究生院

考试

01311003

教育原理

2

32

1

理学院

考试

01311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32

2

理学院

考试

01311005

教育研究方法

2

32

2

理学院

考试

01311006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2

1

理学院

考试

专业必修课

00211031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2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10学分

00211032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专题研究

2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00211033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材分析

2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00211034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

2

3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00211035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

2

3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01312052

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1

16

2

理学院

考查

6学分

0021205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专题研究

2

3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2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5

法学概论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6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7

教师礼仪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8

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21205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必修环节

00211016

实践教学

8

128

1-4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9学分

91000002

学术活动

1



研究生院

考查

29110203

教育心理学

按本科教学计划执行,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

理学院

考试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学生补修

29110206

教育研究概论

理学院

00200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00200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七、实践环节及要求

1.专业实践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训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案例分析等;校外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和教育调查等。其中到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在中学和中职学校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实践教学

校内实训

2

32

1-2

8学分

校外实践(教育见习)

1

16

1

校外实践(教育实习)

4

64

3-4

校外实践(教育研习)

1

16

3-4

注: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方式。

2.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洞悉学科最前沿技术,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形式有听学术讲座、参加宣讲会、作学术报告、参与学术会议等。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听学术讲座不少于8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经审核合格后,计入学分。研究生本人在学位论文完成前,要就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内容作1次学术报告。

由指导教师和学位点对其学术活动进行考核并报学院存档,对考核合格者记学术活动1学分。

八、培养计划

通过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研究生培养主要进程、毕业论文的大致方向,选课及必读文献等,培养计划制定后,应依照执行,培养计划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完成。

九、毕业考核

毕业考核包括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毕业考核是对学生在完成学位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对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的综合能力的终极考察。专业能力展示体现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对应用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理论阐述能力。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均应公开进行,专业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

(一)专业能力展示

1.教育教学能力

研究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经评课专家委员会认定为合格以上等级。

2.教育管理能力

研究生在见习期间担任班主任或者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良好。

3.教育研究能力

研究生教育见习期间,至少完成一篇教改论文,经评定为合格以上等级。

(二)学位论文要求

本领域专业学位申请人皆应提交学位论文并完成答辩,具体要求如下:

1.文献阅读与综述

专业学位硕士应结合专业实践,通过文献查阅,了解行业中的重要问题,要求开题时阅读中文文献不少于20 篇,外文文献不少于5 篇。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应阅读15部非教材类专业书籍,撰写学位论文,应当研读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著作不少于5部。阅读量应当在学位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注释必须能够较好的体现学生所阅读的相关领域的代表性著作,鼓励尽可能多的参考国外最新的文献资料。

2.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选取来源于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中学和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及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般在第3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并结合专业特长,充分考虑到导师的指导范围以及完成创作所需的条件限制。要对专业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未修满学分者,不能开题;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其内容应当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创新点以及创作方法与工作进度等。

3.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应以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学位论文的写作应符合湖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撰写规范。

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应用性专题研究论文须有案例材料和问卷等调研材料作支撑,并附在正文后。

4.论文评阅与答辩

毕业答辩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5月-6月,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后可申请预答辩,预答辩通过的可以参加正式答辩。正式答辩前须进行论文相似性检测,学位论文须经专家评阅(双盲审制),合格后方能参加答辩。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答辩委员会由5名或7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名校外专家。导师不得作为专家参与所带研究生的答辩投票工作。

5.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每位研究生必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注:必须以湖南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申请提前答辩者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的相关规定。

十、中期考查环节

1.中期考核

在第4学期4月-5月,学院根据学校文件《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试行办法》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考查。要求研究生修完所有课程(含专业学位的专业实践课程)并完成相应学分。论文进展主要检查专业实践完成情况,课题进展情况等。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内容是学位论文完成程度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等。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研究生改进。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5学期中期完成。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未通过者,统一按照《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实施细则》执行。

十一、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并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并取得相应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学校学位评定专业委员会复审,学校学术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十二、必读的著作、学术期刊

1.必读的著作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

[2] 列宁.中共中央翻译局译.列宁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1.

[4 ]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4.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至三卷.人民出版社, 2006.

[7]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一至三卷.人民出版社, 2016.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2018.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 2017.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 2020.

[11]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 2019.

[12]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13]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4]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5]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6]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1.

[17]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8]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9]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商务印书馆, 2004.

[20]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21] 张岱年.真与善的探索.齐鲁书社, 1998.

[22] 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2.

[23] 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9.

[24] 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5] 唐凯麟.简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26] 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7]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001.

[28] 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 2006.

[29] 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0]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1] 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2] 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人民出版社, 2005.

[33] 赵康太主编.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4] 周中之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2004.

[35] 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6] 夏伟东.道德本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37] 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8] 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9] 祖嘉合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

[40]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1] 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42] 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3] 肖雪慧.伦理学原理.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6.

[44] 倪愫襄.伦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45] 章海山、张建如编著.伦理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6] 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 2001.

[47] 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

[48] 孟庆男主编.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9]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

[50] 崔含鼎、罗红.现代教学艺术理论与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8.

[51] 冯晓林.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7.

[52] 陈学明、马拥军.走进马克思.东方出版社, 2002.

[53] 郭庆祥.中华经典与智慧.东方出版社, 2012.

[54] 王晓江.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导读.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

[55] 周广曾、祝黄河.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56] 卫异、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7] 张春莉.学会思维(修订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58] 胡军.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59] 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60]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61] 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62] 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1965.

[64] [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1985.

[65] [英]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 1964.

[66]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61.

[67]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1980.

[68] [德]康德.韩水法译.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 2000.

[69] [德]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7.

[70] [英]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71] [德]包尔生.何怀宏、廖申白译.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72] [美]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程立显、刘建等译.伦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73] [英] 戴维·罗斯.林南译.正当与善.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74] [英]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75] [美]加里R·卡比《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第4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0.

2.学术期刊

[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

[4]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5]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7] 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9] 学术月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0] 学术界.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1] 道德与文明.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伦理学会.

[12] 社会科学战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13] 伦理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教育厅.

[14]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

[15] 思想战线.云南大学.

[16] 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17] 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18] 思想教育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19] 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20] 孔子研究.中国孔子基金研究会.

[21] 思想理论教育.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湖北教育报刊社.

[2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

[24] 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25]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26] 当代教育与文化.西北师范大学.

[27] 中华文化论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8] 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

[29] 中国德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30] 毛泽东思想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31] 中小学德育.华东师范大学.

[32] 文化学刊.辽宁社会科学院.

十三、参与专家

李正军、陈若松、张永红、乔湘平、姚冬梅、邓世平、李平贵、冷兰兰、张曼平、余民、李素红、李桂容、石玉平、雷伟华、李涌浩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88号

邮编:412007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HUT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