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谭 覃:全方位培育“五种精神” 全过程培养“五好青年”

时间:2024-01-25 浏览量: 作者:

谭 覃:全方位培育“五种精神” 全过程培养“五好青年”



全方位培育“五种精神”

全过程培养“五好青年”


谭覃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一文中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培育“五种精神”,全过程培养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的“五好青年”。

使命在肩:全方位培养“五好青年”,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肩负时代重任,承载着伟大梦想,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育大学生“五种精神”,培养新时代“五好青年”,确保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

“五种精神”囊括了一个人精神的不同方面,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融为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其中,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要求其在知识的海洋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的同时,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精神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理想而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刀在石上磨”。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才干,尤其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就一番事业。奉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无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及才智,积极自愿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牢固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把勇于奉献、乐于奉献作为道德要求、人生态度、追求信仰。创造是事业进步的“引擎”,是推动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涵养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勇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在创新创业中增长自身才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力行勤劳而节俭、勤奋而节制。

使命必达:全过程培育“五种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方位培育“五种精神”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为高校全过程培育大学生“五种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将大学生“五种精神”培育贯穿到课堂教学全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五种精神”培育贯穿课堂教学全环节,首要之处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不断优化“五种精神”教学方案,将“五种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确保“五种精神”培育在全部课程教学中不走样、更有效。注重发挥学生在“五种精神”培育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五种精神”学习。创新“五种精神”培育的方式方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现“五种精神”的内容和案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五种精神”培育的评价机制。研究制定“五种精神”培育的评价方案,完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创新评价方法,运用评价结果来指导开展大学生“五种精神”学习培育,切实提升大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实效。

将大学生“五种精神”培育融入实践教育全链条。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一是通过实践基地开展“五种精神”培育。联合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丰富大学生的实践体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培训、科研、勤工俭学和公益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五种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五种精神”。引导大学生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积极参加西部计划,或到边远山区开展“三支一扶”活动,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奋斗意志;在劳动锻炼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克服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将大学生“五种精神”培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五种精神”具象化为可见、可感、可学的图像、墙报、音频、雕塑,融入校训、校歌,让校园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成为学习“五种精神”的课堂、涵养“五种精神”的阵地、践行“五种精神”的场所,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五种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舞台上书写华丽青春、创造辉煌人生。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本文系202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号XJK23BZY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01月25日14版)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88号

邮编:412007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HUT马院